馬可波羅

定义

Mark Cartwright
翻译,由晚生姓高翻译
发表于 12 February 2019
聆听本文
X
打印文章
Marco Polo Statue (by Krzysztof Golik, CC BY-SA)
馬可波羅雕像
Krzysztof Golik (CC BY-SA)

馬可波羅( 1254-1324 年)是威尼斯商人和探險家,曾前往中國,並在 12 世紀左右,為蒙古統治者忽必烈(公1214-1294 年)服務。 1275 年和 1292 年。 波羅的冒險經歷在他自己的著作《遊記》中有所敘述,東方的人民、地方和習俗,神話般的可汗宮廷。 這部作品引起轟動,是在歐洲人心目中,創造一個持久形象的主要因素,即中國是一個充滿財富和異國情調,神話般土地,幾乎令人難以置信。 儘管人們對他去過的地方和親眼所見,仍然存疑,但馬可波羅仍然享有世界上最偉大的探險家之一的美譽,公元 13 世紀末,他的工作為了解蒙古統治和整個亞洲,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。

忽必烈宮廷

1254 年,馬可波羅出生於一個,富有的威尼斯商人家庭; 他的母親在生下馬可後,不久就去世。 1271 年,當時年僅 17 歲的馬可陪同他的父親和叔叔尼科洛和馬費奧,踏上了長者的第二次東亞之旅,參觀了蒙古領袖忽必烈在中國的宮廷。 隨行的還有兩名修士,他們渴望傳教,但一路艱辛,只到了亞美尼亞就折返了。 波羅通過陸路穿越,完善且通常是古老的貿易路線,包括穿越從歐洲延伸到亞洲的平原、山脈和沙漠的絲綢之路。 他們經過波斯和伊爾汗帝國、撒馬爾罕和突厥斯坦,然後經過察合台汗國。 有時,他們會在某些地方連續停留數月,直到他們從疲勞、疾病中恢復過來,或者等待其他旅行者聚集在一起,組成一支護送的商隊,這樣可以更好地抵禦,穿越強盜肆虐的荒野的危險。 1275 年,經過三年半的長途跋涉,波羅終於到達了夏都上都(上都)的可汗宮廷。

可汗以文學的熱心支持者而聞名,並且是歡迎像馬可波羅這樣的旅行者的理想主人。

蒙古領袖忽必烈以元朝皇帝( 1276-1368 年)統治中國,年號世祖。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( 1162-1227 年)的孫子,他建立了世上最大的帝國,蒙古統治從里海延伸到朝鮮半島。 忽必烈的永久首都,是現代北京(1421 年)所在地的康巴路克(又名汗八里克、大都),他的宮廷以其富麗堂皇而聞名。 可汗以文學的熱心支持者而聞名,他本人偏愛佛教,但他允許信奉所有宗教,並且與他的前任不同,他擁抱中國文化。 簡而言之,可汗是歡迎馬可波羅這樣一位旅行者的理想主人。

這位年輕的威尼斯人,在對可汗的描述中,恰當地讚美他:

忽必烈,號大汗,號君,中等身材,不高不矮。 四肢勻稱,整個人的比例恰到好處。 膚色白皙,偶爾泛著紅暈,猶如玫瑰一般鮮紅,更添了幾分風采。 眼睛烏黑而英俊,鼻子優美且突出(112)。

Kublai Khan Statue
忽必烈雕像
A. Omer Karamollaoglu (CC BY)

這種欽佩一定是相互,因為馬可被任命為可汗的永久和流動特使,此舉符合蒙古統治者,盡可能不使用中國官員的政策。 看來,正如馬可在後來的生活中,會用他的東方故事讓歐洲驚嘆一樣,他也注定要前往蒙古帝國的更遠地區,然後回到可汗身邊,向他介紹人民和 他,遇到過的習俗。 他學習當地語言,在擔任可汗特使期間,做了大量筆記,甚至可能被任命為揚州副都督,他擔任該職位三年(儘管一些學者認為他,以其他身份居住在那裡)。

返回和監禁

馬可與他的父親和叔叔一起,在 1292 年與可汗度過了令人難以置信的 17 年之後,終於離開了,中國,可汗非常不情願地讓他們離開。 藉口是馬可會護送可汗派來的公主嫁給波斯的蒙古同胞阿爾渾。 可汗給了他們通過帝國和附庸國的安全通行證,以及一件華麗的珠寶,作為臨別禮物。 波羅家族最終於 1295 年返回威尼斯,也就是忽必烈死後的第二年,他們進行了一次史詩般的航程,途經越南、蘇門答臘、斯里蘭卡和波斯灣。 他們離開威尼斯已經 24 年,很難讓同胞相信他們是誰,是可以理解。 他們帶回的絕妙珠寶幫了大忙,甚至給波羅人起了個綽號 Millioni,儘管一些消息來源,聲稱這個名字來於馬可,不斷重複,在中國看到的巨大財富。

除了同樣引起驚奇和懷疑,馬可的作品,還為中國創造了一個通用的中世紀名稱:CATHAY(國泰)。

對他的家鄉城市依然堅定忠誠,這位冒險家船長,參加了與威尼斯的長期對手熱那亞的戰爭。 馬可在 1296 年或 1298 年,被熱那亞人打傷並俘虜。 隨後被監禁,讓他有機會寫下,在亞洲的史詩般的冒險經歷。 實際上是一個獄友寫的,一位比薩的 Rusticien(又名 Rustichello 或 Rustigielo),他根據 馬可在亞洲所做的私人筆記口述,筆記在文中多次提到。

出獄後,馬可波羅過上了平靜的生活。 他結婚並育有三個女兒。 這位冒險家1324 年去世,享年 70 歲,葬於威尼斯聖洛倫佐教堂附近。 一個傳說流傳開來,這位偉大的探險家在臨終前,被要求承認他的書全是聳人聽聞的故事。 馬可回答說,他連他所見過的奇觀,的一半都沒有描述過。

反應、爭議和影響

馬可波羅歷險記的完成作品,簡稱為 Il milione(“百萬”),英文通常被稱為“馬可波羅遊記”或“遊記”(世界描述)。 手稿被傳閱, 1298 年,立即引起轟動。 這扇通往遙遠而充滿異國情調,東方世界窗戶,令人無法抗拒。 隨著對法語原稿的多處譯本出版,中世紀的歐洲,著迷於不可思議,奇異民族和習俗的奇幻故事。 也有人懷疑,馬可容易誇大和文學許可,也許他從未去過他聲稱去過的所有地方。 公平地說,這本書的序言確實在開始,就說明了它是對馬可親眼所見與相關的二手資料的描述,包括民間傳說和道聽途說。

Map of Marco Polo’s Travels, 1271 - 1295
马可·波罗游记地图,1271 - 1295 年
Simeon Netchev (CC BY-NC-ND)

除了滿足人們對遠方外的事物的好奇心,並且無疑激發了一些人,追隨他的腳步,馬可波羅的作品也是對人物、地點和文化習俗的無價歷史記錄,即使它像 任何其他歷史文本,都必須謹慎對待。 作品中肯定有一些明顯的遺漏。 學者們注意到他,沒有提到茶或纏足,但蒙古人可能不像中國人,實踐過這些。 他也沒有提到長城,但他可能看到的部分,當時年久失修(長城畢竟沒有阻止蒙古人),直到明朝後期才加固。 其他更難以解釋的遺漏,包括中文書寫、木版印刷和筷子的使用。 另一方面,馬可確實提到了當時在歐洲不為人所知的中國獨特做法,例如紙幣的流通,和使用煤炭作家庭燃料。 誠然,許多關於該書某些內容的原始疑點,尤其是關於地名和地理位置的疑點,已被中國資料和考古證實。

除了同樣引起驚奇和懷疑之外,馬可的工作,還產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。 例如,他將半游牧的契丹部落(當時他們在中國北部邊境強行逼近)的名字改成了“Cathay”,這個名字在歐洲流傳了幾個世紀,最初僅指中國北方,後來指代整個中國 。

在忽必烈死後和明朝崛起之後,中國將追求一段相對孤立的時期,而下一位彌合東西方鴻溝的偉大環球旅行家,將是中國海軍上將鄭和(1371-1433 年) 在他的七次史詩般的海上航行中,他遠遊波斯灣和東非。 然後,在 1492 年,《遊記》的一位特定讀者,受到東方神話般的財富故事的啟發,試圖找到一條向西穿越未知水域的路線,從而通過海路到達亞洲: 一位克里斯托弗·哥倫布。

遊記

下面是《遊記》中的精選段落(全部摘自 Konemann 版)。 馬可波羅 對他工作的價值,一點也不缺乏信心,以下面的招搖來開始他的書:

各位皇帝、國王、公爵、侯爵、伯爵和騎士,以及所有其他想要了解,人類種族多樣性,以及東方所有地區的王國、省份和地區多樣性的人,請通讀此書 … (9)

在前往遙遠的中國途中途經伊拉克,Balsara 和 Baldach(巴比倫)被提及:

......一個名為巴爾薩拉的城市,附近是棕櫚樹林,出產世界上最好的椰棗。 Baldach 有一家以金絲、錦緞和飾有鳥獸圖案,的天鵝絨的絲綢製造廠。 幾乎所有從印度帶到歐洲的珍珠,都在這裡經過鑽孔處理。 (29)

關於中亞的游牧民族韃靼人:

他們的小屋或帳篷是用包著毛氈的桿子做成的,而且是正圓的,並且很好地放在一起,可以把它們捆成一捆,做成包裹,在他們遷徙的時候,隨身攜帶,在某種程度上 的四輪車。 當他們有機會重新設置它們時,他們總是讓入口朝南。 (81)

論忽必烈對樹木的喜愛:

離王宮北面不遠,離圍牆約一弓箭的距離,有一座人造土山,高足有百步,底下繞道約一里。 它長滿了最美麗的常青樹,因為每當國王陛下,收到長出一棵美麗的樹消息時,他都會把它連同所有的根和泥土一起挖出來,不管它有多大有重 ,他用大象把它運到這座山上,並將它添加到翠綠的收藏。 因常年青翠而得綠山之稱。 (118)

首次向歐洲觀眾講述紙幣的奧秘:

這種紙幣,經過了形式和儀式的認證,就好像它真的是純金銀一樣; 每張紙條上都有特別任命的官員,他們不僅籤上了自己的名字,還蓋上了自己的印章。 當他們全體定期這樣做時,主要官員……將交給他保管的皇家印章浸入硃砂中,在紙上蓋上印章,這樣硃砂印章,就會留在上面 ,作為完全真實,流通貨幣,偽造將視為死罪。 (143)

關於高效的蒙古郵政系統和旅客驛站:

在每條大路上,在二十五或三十英里的距離,根據城鎮的位置,有驛站,有供旅客住宿的房屋,稱為 yamb 或郵局。 這些建築宏偉而漂亮,有幾間佈置精美的公寓,掛著絲綢,並配備了適合貴族的一切……在每個驛站都有四百匹好馬,隨時待命,以便所有來來往往的使者, 大汗和所有大使的事務,可能有中繼,並且,離開他們疲憊不堪的馬匹,提供新的馬匹......在他的領土上,郵政部門使用了至少二十萬匹馬,並且有十 幾千棟建築物,配備了合適的家具。 (146-7)

關於中國的烈性米酒:

契丹的居民,飲用由大米混合香料和藥物製成的酒。 這種飲料,或者它可能被稱為葡萄酒,非常好喝,味道很好,不希望更好。 清亮爽口熱喝,有醉人之快。 (153)

最後,關於在馬可波羅回航威尼斯時,參觀的印度庫拉姆市靛藍染料的製造:

靛藍也在這裡生產,質量上乘,產量大。 他們從一種草本植物中獲取,將其連根並放入水桶中,直到它腐爛為止; 當他們擠出汁時。 暴露在陽光下並蒸發後會留下一種糊狀物,將其切成我們看到使用時的形狀小塊。 【274】

删除广告
广告

问题与解答

馬可波羅以什麼出名?

馬可波羅因在 13 世紀最後 25 年從威尼斯陸路旅行到中國、在忽必烈的蒙古宮廷逗留、返回家園,並寫了一本關於他的經歷的書而聞名。

馬可波羅為什麼要到中國旅遊?

馬可波羅到中國旅行,是因為他和他的父親都是威尼斯商人。 為了尋找新的商機,他們走上絲綢之路等道路到達亞洲。

馬可波羅在旅行中發現了什麼?

馬可波羅在往返中國的旅行中發現了許多新的人物、地方和習俗。 波羅在他的書中記錄了蒙古皇帝忽必烈的首都上都等景點。 他記錄了他在亞洲旅行時遇到的宗教儀式、飲食習慣、衣服和建築物。

馬可波羅真的去過中國嗎?

關於馬可波羅實際上並沒有到過中國一直存在一些爭議,因為在他的書中他沒有提到一些我們可能認為他會喜歡中國長城、茶、纏足和筷子的東西。 然而,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馬可波羅確實去過中國。

馬可波羅到中國旅行的影響是什麼?

馬可波羅的《遊記》於1298年首次流傳,記錄了他遊歷中國的經歷,引起轟動。 波羅之旅的影響包括激勵其他人追隨他的腳步,他創造了那個時期用於中國的術語:“國泰”。

关于译者

晚生姓高
高先生目前擔任加州就業部的首席翻譯,是聯合國美國協會的前董事會成員,也是英文雜誌《美華論壇》的現任董事會成員和前副主編

关于作者

Mark Cartwright
马克是一位全职作家、研究人员、历史学家与编辑,他对艺术、建筑,以及研究所有文明共有的思想尤为感兴趣。马克拥有政治哲学硕士学位,目前担任WHE出版总监一职。

引用本作品

APA 风格

Cartwright, M. (2019, February 12). 馬可波羅 [Marco Polo]. (. 晚生姓高, 翻译).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. 取自 https://www.worldhistory.org/trans/zh/1-17877/

芝加哥风格

Cartwright, Mark. "馬可波羅." 翻译 晚生姓高.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. 最后修改 February 12, 2019. https://www.worldhistory.org/trans/zh/1-17877/.

MLA 风格

Cartwright, Mark. "馬可波羅." 翻译 晚生姓高.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.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, 12 Feb 2019. 网络. 06 Dec 202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