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家哲學

定义

Joshua J. Mark
翻译,由晚生姓高翻译
发表于 07 July 2020
其他语言版本: 英语, 法语, 意大利语, 西班牙语
聆听本文
X
打印文章
Commentaries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(by AlexHe34, CC BY)
論語注疏
AlexHe34 (CC BY)

儒家是公元前 6 世紀,在中國發展的哲學,一些人認是世俗-人文主義的信仰體系,一些人認為是宗教,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是社會準則。 儒家思想哲學涉及的廣泛主題,適用於所有這三種解釋,具體取決於個人關注。

該哲學基於這樣一種信念,即人類本質上是善良,他們因缺乏強有力的道德標準,而從事不道德的行為,並且遵守道德準則和鼓勵它的儀式,使人能夠過上,富有成效和寧靜的生活 ,和平的生活將轉化為一個強大、道德和繁榮的國家。

它由春秋時期(約公元前 772-476 年)的哲學家孔子(K'ung-fu-Tze,孔夫子,. 公元前551-479 )創立。 孔子被認為是百家學派中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(也稱為百家學派的爭論),它提到了春秋戰國時期(公元前 481-221 年),當時各種 哲學流派,相互爭奪追隨者。 毫無疑問,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,他的觀點、戒律和觀念影響了中國文化 2000 多年。

孔子沒有寫過任何東西,也沒有提供任何新東西,堅持認為他的觀點,來自他的學舊作品(稱為五經)。 然而,後來的儒家學者孟子(Mang-Tze,l. 公元前372-289 )將五經歸功於孔子,這種觀點一直持續到 20 世紀中葉。 這些作品,另外三部關於儒家哲學的作品,以及一部孟子的作品組成了四書五經,自漢代(公元前 202 年 - 公元 220 年)儒學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基礎 哲學。 四書五經是:

  • 《論語》
  • 《孟子》
  • 《大學》
  • 《中庸》
  • 《詩經》
  • 《尚書》
  • 《禮記》
  • 《周易》
  • 《春秋》

五經歸功於周朝(公元前 1046-256 年)的作家,在孔子的一生中處於衰落時期。 可能他確實像傳統所認為,那樣編輯或修訂五經,但即使他沒有這樣做,他也確實普及了五經的概念。 他的《論語》、《禮記》和《中庸》都是他的學生根據他的講課討論寫成。

儒家思想在漢代宣佈為國學後,便與中國文化無縫融合。

戰國時期,以秦國戰勝其他國家,建立秦朝(公元前 221-206 年)而告終,秦朝採用了法家,並禁止其他。 儒家著作與任何其他非法家哲學家的著作一起被取締焚毀。 被禁作品的之所以得以倖存,是因為被知識分子冒著巨大的風險隱藏起來。 繼秦之後的漢代,鼓勵言論自由,將四書五經列為行政職務的必讀書籍,儒家思想得到廣泛傳播,漢代以後,儒家思想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。 國家哲學。

在魯國的歷史背景和職業

周朝建立後不久,通過派遣忠於國王的領主,在廣闊的領土上建立自己的國家,從而分散了中國政府。 這一政策起初很有效,但最終,各州變得比國王更強大,遺忘舊的忠誠。 公元前771年,當蠻族入侵,迫使政府向東移,更好地防禦時,周朝已經被削弱到,幾乎無關緊要的地步。 這是所謂的西周時期(公元前 1046-771 年)的結束和東周時期(公元前 771-256 年)的開始,對應於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和戰國早期 教導。

孔子於公元前 551 年 9 月出生於魯國(山東省)曲阜村,父親是名門望族的武將孔賀。 孔子的本名是孔丘,但後來被稱為孔夫子,這是 16 世紀基督教傳教士給孔子拉丁化名。 他的父親在他三歲時去世,由此造成的收入損失,導致他過著貧困的生活。 後來他半工讀,養活自己和母親,直到她在他 23 歲左右去世(譯者評:17歲不是23歲)。 此時,他已經成家,至少有個兒子,可能還有兩個女兒。

Confucius by Wu Daozi
吳道子畫的孔子
Louis Le Grand (CC BY-SA)

他接受了周朝定義的六種藝術——禮、樂、射、禦、書、數——的基礎教育,但他上私塾提高知識學習。 學者福雷斯特·E·貝爾德 (Forrest E. Baird) 指出,“孔子在 15 歲時就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到 20 多歲時,他已成為當時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之一”(284 頁)。 孔子養家糊口,參加了政府工作的教師資格考試,正如貝爾德所說,他追求的目標是在有價值的職業中過上有意義的生活:

他的三個職業目標很早就明確——從政、教書育人、將周朝的燦爛文化傳給後代……他對詩歌和音樂情有獨鍾,擅長演奏。 他在 30 歲時就建立了卓越教學聲譽。 作為一名教師,孔子拒絕職業主義,同時開創了一種在倫理、歷史、文學和美術方面都很強大的通識教育。 他錄取了任何能負擔得起象徵性學費的學生——一捆肉乾。 【284】

孔子在地方教授並參與政府事務,曾在魯公的管理下擔任他所在城鎮的縣令(或州長)。 三個主要家族之間的政治鬥爭和魯國公的個人失敗,導致孔子對他在魯國工作失去興趣。 他曾試圖教導統治階級,他們可以按照道德準則遵守正確的行為,從而過上更幸福、充實的生活,從而產生有效和公正的政府,但上層階級對他建議不感興趣。 他辭去職務,離開了魯國,試圖在其他地方求職。

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,各州相互爭奪至高無上的地位,政府的許多長期建立的,包括官僚職位,都失去了凝聚力。 曾經擔任政職的人員、顧問、學者和教師發現自己失業,因此根據個人哲學建立自己的私校。 其中一些是學生上課的實際學校,而另一些則是更多的同思類聚,但總的來說,他們為吸引學生加入,而詆毀其他系統的努力,後來稱為 百家學派。

孔子與百家

百家學派這個詞應該比喻地理解為“許多”,而不是字面上的百個。 司馬遷(公元前 145-135-86 年)等後來的歷史學家所記錄的內容包括:

  • 道家
  • 儒家
  • 名家
  • 法家
  • 陰陽家
  • 縱橫家
  • 醫家
  • 兵家
  • 雜家
  • 農家
  • 小說家
  • 方技家

當時,儒家思想只是建立哲學信仰體系的眾多思想之一,而在很大程度上,他們試圖普及這種思想。 孔子離開魯國後,他週遊列國,與不同學派競爭,接受他的觀點,而不是他們的觀點。 貝爾德評論:

孔子在一小群學生的陪伴下游歷鄰國,並繼續教導他們。 他向當地統治者提供有關政府事務建議,有時還接受臨時職位,為他們服務。 有很多困難要忍受——拒絕、迫害,甚至暗殺未遂。 【284】

他沒有比在魯國,更幸運地說服,其他的上層階級,相信他製度的價值,因此他在 68 歲時回國,並建立了自己學校。 課程以周代五經為基礎,並繼續教學,直到他在五年後去世。 在他去世時,他的哲學,不過是眾多思想流派中的一種,多少受到其他流派的影響。

Confucius, Buddha and Lao-Tzu
孔子、佛陀和老子
Lucas (CC BY)

道教通過道的概念,影響了儒家哲學思想,道是宇宙的創造和約束力。 法家堅持以法律和禮儀,維持秩序,和控制人們消極衝動的手段; 名家關注對像或概念的詞與它的對應程度(詞代表它們所引用的現實的程度); 醫家 強調飲食對保持健康和頭腦清醒的重要。 孔子受到所有這些,毫無疑問還有許多其他人的影響,但簡化思想,消除了他認為不必要或有問題的東西,發展了一種哲學體系,如果遵守,可以助人做出更好的選擇,使人們更加和平 生活,並避免當時每個人都因各州戰爭而遭受的痛苦。

儒家

他的哲學觀點很簡單:人性本善,“善”的定義是明辨是非,自然而然地傾向於選擇正確的東西。 這種說法可以通過人們在遇到麻煩時,對他人的反應來證明。 這個概念最著名的例子(由後來的儒家孟子:惻忍之心)是一個人遇到一個掉進井裡的小孩。 第一個衝動是去救這個孩——直接行動,找人幫忙——即使不認識男孩的父母,而且可能會冒風險去助他。

如果一個人沒有做這些事情——換句話說,一個人選擇了錯誤,而不是正確——是由於缺乏道德和行為標準,而不知道什麼是正確。 允許男孩淹死在井裡的人,很可能是出於過度的利己主義。 如果這樣的人受過正確行動的教育,對世界和他們在其中的地位有正確的理解,他們就會選擇對錯。

孔子提倡一個人應該遵守的嚴格的道德規範,以保持和平與繁榮生活的中庸之道。

這就是神學方面的用武之地,它鼓勵一些人將儒家思想解釋為一種宗教。 孔子相信天概念,在這種情況下,,應該理解為非常接近道的東西。 天是萬物生生不息的源泉,萬物從混沌中創造出有序的世界。 一個人需要認識到天的存在,陰陽(對立)力量的不斷流動,才能了解一個人在世界上的位置。 對各種神靈的祭祀,沒有影響,這些神靈是天的各個方面,但對獻祭的人卻有重大影響,因為對更高權力的信仰,無論採取何種形式,都有助於檢查個人的自我概念 -重要性,降低自我,並鼓勵一個人從自身利益轉向考慮他人的利益和福利。

然而,僅僅相信更高的力量並不足以鼓勵正確的行動,也不足以控制一個人的卑鄙本能。 孔子提倡嚴格的道德規範,以保持和平與繁榮的生活中道。 這些被稱為美德:

  • 仁、
  • 義、
  • 智、
  • 信、
  • 孝、
  • 悌、
  • 節、
  • 恕、
  • 勇、

所有這些都同樣重要,但都是從孝道開始。 人們被鼓勵尊敬和尊重他父母,並遵守權威等級制度,其中兒子服從父親的意願,弟弟尊重和順從哥哥,女人對男人也這樣。 這樣,家庭就會和睦相處,如果有足夠多的家庭擁護孝道,那麼很快就會有個幸福社區,然後是個國家,然後是一個國家。 不需要壓迫性的政府或法律,因為人們本質上,會通過好道德行為,管理自己。 孔子道:

以法治民,以刑求統一,則逃避刑罰,而不知恥。 以德為導,以禮規求一,則有恥,而為善。 (《論語》,2.3;坦布林,第 3 頁)

通過擁護孝道,一個人邁向其他常態和美德的第一步,因為一個人使自己服從於一種不提升自我的行為政策。 即使是一家之主,父親,在田面前也應該表現得謙虛。 沒有人不遵守按照義行的孝道。 據報導,在回答有關政府和控制不守規矩的臣民的問題時,孔子說:

讓你表達好的願望,人們就會好。 上級與下級的關係就像風與草的關係。 當風吹過它時,草必須彎曲。 (論語 12.19;Tamblyn,第 38 頁)

孝道(以及其他)由仁提出,這不僅意味著“仁”,而且意味著使人成為真正的人,一個人的基本人性,即明辨是非,並本能地傾向於正確。 在行為方面,孔子創造金科玉律,這是耶穌基督的黃金法則的更早版本,他說,“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”(論語12:2),這句話在他對定義完美美德的問題的回答中:

子曰:出門如見大賓;使民如承大祭;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;在邦無怨,在家無怨。 (論語 12:2;Tamblyn,第 36 頁)

通過遵守這些戒律,按照鼓勵的儀式,一個人將達到君子,這意味著一個優越的個人,通常被譯為“君子”。 君子認識到世界的秩序和他——或她——在其中的位置(因為孔子認為女性需要和男性一樣多的指導,儘管他的時代並沒有正式允許這樣),並且通過堅持孔子的教義 會為了所有相關人員的利益而表現良好,並與自己和他人和平相處。

Confucius
孔夫子
Rob Web (CC BY-NC-SA)

結論

哲學家和儒家學者孟子對孔子的哲學,進行了改革和普及,孟子與孔子本人一樣,遊歷各國宣揚儒家思想,以期結束戰國時代的混亂。 他使統治階級接受的努力,並不比孔子更成功,但他確實將儒家的戒律介紹,給更廣泛的聽眾。 另一位學者哲學家,儒家五聖中的最後一位,荀子(也被稱為荀況,公元前 310 年 - 公元前 235 年)進一步推動了儒學的發展,他進一步改革了這一制度,提出了一種更加務實(或悲觀)的觀點 )的哲學視野,在某些方面更接近於法家,但仍然保留了他在《荀子》中表達的基本戒律。

儒學因批評政策而被秦朝排斥。 秦始皇帝(公元前 221-210 年在位)建立了一個專制政權,完全違背儒家,並用法家嚴格控制民眾。 在焚書坑儒的時期,儒學幾乎從歷史中消了。 公元前 213 年至 210 年,但這些書籍,由儒生們保存下來,將它們藏起來,不讓當局知道。

漢高祖(公元前 202-195 年在位)的統治下,復興了這哲學,他重建周朝的價值觀。 儒學後來在吳帝時期成為國家哲學。 到他在位時,也就是公元前 141-87 年,儒學已經獲得大批追隨者,但吳的法令鞏固並擴大它的影響力。

在接下來的 2000 年裡,儒家成為主導哲學,即使在唐朝(公元 618-907 年)等道教更為流行的時期也是如此。 在公元 20 世紀,中國文化改革者認為儒家思想已經過時,而中共拒絕儒家,因為它堅持與共產主義,理想不符的社會等級制度。 取而代之的墨家,其崇尚不分社會地位的博愛。

然而,到了這個時候,儒家已經與中國文化緊密地交織在一起,以至於無法將兩者分開。 儒家繼續受到關注,無論是直接作為一種選擇的信仰體系,還是僅僅是當今的文化,並繼續在世界各地獲得追隨者。 在百家學派的眾多哲學中,孔子的遠見最終取得勝利,它提供了一種特定的生活方式,以實現更美好的生活。

删除广告
广告

关于译者

晚生姓高
高先生目前擔任加州就業部的首席翻譯,是聯合國美國協會的前董事會成員,也是英文雜誌《美華論壇》的現任董事會成員和前副主編

关于作者

Joshua J. Mark
Joshua J. Mark现在是一位自由作家,曾在纽约Marist学院兼职哲学教授。他曾在希腊和德国生活,并环游过埃及。他在大学教过历史、写作、文学和哲学。

引用本作品

APA 风格

Mark, J. J. (2020, July 07). 儒家哲學 [Confucianism]. (. 晚生姓高, 翻译).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. 取自 https://www.worldhistory.org/trans/zh/1-10636/

芝加哥风格

Mark, Joshua J.. "儒家哲學." 翻译 晚生姓高.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. 最后修改 July 07, 2020. https://www.worldhistory.org/trans/zh/1-10636/.

MLA 风格

Mark, Joshua J.. "儒家哲學." 翻译 晚生姓高.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.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, 07 Jul 2020. 网络. 15 Oct 2024.